荊楚網消息(湖北日報) 記者韓曉玲、實習生胡狄、梁昌杰報道:針對社會上最近有關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銹的各種傳聞,近日,省博物館、省考古所研究員后德俊再次撰文,認為該劍的不銹之謎完全是它所處的環(huán)境條件所致,而與硫化工藝無關。經檢測,越王勾踐劍表面黑色花紋處的含硫量只有0.5%,劍格表面略高,劍身其它部位都未檢測出有硫存在。后德俊認為,這說明該劍不銹并非是因為經過硫化處理。古墓中尸體、絲綢、食物等腐爛后都會產生相當多的硫化物,這應該就是劍上硫的來源。該劍在江陵望山1號楚墓內棺中出土時,插在髹漆的木質劍鞘里。墓葬深埋在數米的地下,一槨兩棺,層層相套,槨室四周用白膏泥填塞,其下部采用的還是經過人工淘洗過的白膏泥,致密性更好。加上墓坑上部填土夯實,墓室?guī)缀醭闪艘粋€密閉的空間。此外,該墓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,墓室內空氣的含量更少,且地下水基本為中性。這樣的環(huán)境條件非常有利于越王勾踐劍的保存。
后德俊說,越王勾踐劍出土時并非完全沒有生銹,只是銹蝕程度十分輕微,難以看出。39年后的今天,盡管妥善保管,該劍表面也不如出土時明亮了。